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备考辅导 >  串讲资料

2013年自考《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》简答题(5)

时间:2016-06-29 来源:网络 责任编辑:txj

39.简述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。

答:(1)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,离开主体的社会性、实践性和能动性来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,把客体仅仅看作是认识的对象,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,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认识客体,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。

(2)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,是对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超越,它把实践观点引进到认识论中来,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,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,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,从而使得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。

40.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。

答:(1)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,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、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,是具体的、丰富的、生动的,然而却是表面的、不深刻的。

(2)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,它是对事物的全体、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,是抽象的;间接的、相对稳定的,它比感性认识深刻,反映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。

41.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。

答:(1)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,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“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”的加工制作,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。

(2)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、全面的,而不是零散不全的。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。调查就是收集大量的感性材料;研究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。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运动,也就是人们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、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过程。

42.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。 

答:(1)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,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。

(2)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。这是因为:第一,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,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,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。第二,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,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,才能使之得到检验、丰富和发展。

43.简述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。

答:(1)由实践到认识、再由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。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通过实践——认识——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,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、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。这是因为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。

(2)从客体方面来看:其一,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;其二,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,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;其三,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。 

(3)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。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、知识水平、生活经验、认识能力及其立场、观点、方法的限制。

44.简述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。

    答:(1)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,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。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,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,都是有限的;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,则具有无限性。

(2)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。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,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,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。

(3)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,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,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。

45.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。

答:(1)在实践中,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: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,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。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,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。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运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。

(2)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的相互排斥、相互否定上。二者的相互排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具有绝对意义: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,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,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。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否定是指,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,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。

(3)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。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,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、相斗争而发展的。真理与谬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。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,都有与之相符合的特定的对象、时间和范围,一旦离开这个对象,超出特定的时间和范围,真理就会变成谬误。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,这是指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、时间和范围的认识进行纠正,使之重新与对象、时间和范围相符合,这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。

46.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。

    答:(1)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、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,或者说,真理的客观性就是主体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、相一致,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。

  (2)真理的客观性还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它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,它的主体、客体、手段、结果都是客观实在,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。

47.简述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。

答:(1)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,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、相一致的认识,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,这是无条件的、绝对的。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。 

(2)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,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,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,这也是无条件的、绝对的。

48.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。

答:(1)从广度上看,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,在广度上是有限的,是受条件制约的,需要进一步扩展。 

(2)从深度上看,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、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,在深度上是有限的,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,认识有待于深化。

49.简述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
答:(1)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、相符合。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,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,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相一致、相符合,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。

(2)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。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、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,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、理论相对照,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。一般说来,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,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。

 

本文由无忧教育网编辑,转摘请注明

上一篇:2013年自考《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》简答题(4) 下一篇:2013年自考《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》简答题(6)

    相关文章: 无相关信息

培训项目

今日焦点

返回顶部